首页 > 新闻 > 国内 >

梅花香自苦寒来——星云大师与浙江婺剧往事

发布时间:2023-02-09 14:29:05来源:
金华2月9日电(张斌 董易鑫)回想起在台湾佛光山演出时受教于星云大师的经历,第30届中国戏剧梅花奖得主、婺剧青年演员楼胜反复对中新网记者说:“他的理念和境界,给我很多启发。”

  2月5日,台湾佛光山开山宗长、国际佛光会创办人星云大师在高雄圆寂。在浙江省金华市,浙江婺剧艺术研究院(简称:浙江婺剧院)演职人员近日接受中新网记者采访时,回忆了星云大师与婺剧的诸多往事。

演出期间,星云大师与浙江婺剧院演职人员合影。 严立新 供图
演出期间,星云大师与浙江婺剧院演职人员合影。 严立新 供图

  2014年至2016年,受星云大师邀请,浙江婺剧院演职人员连续三年赴佛光山演出,时长在半个月到二十多天不等。近三十名演职人员往往一天要演五、六场戏。虽然辛苦,但几乎场场满座,大家都感到欣慰。

  带队赴佛光山演出的浙江婺剧院院长王晓平对中新网记者回忆说,婺剧诸多的剧目中,星云大师最喜欢《白蛇传》。“给他留下印象最深的,就是法海阻挠许仙与白娘子婚姻的片段。而这与我们在佛光山对星云大师‘人间佛教’理念的亲身感受有非常明显的对比。”

  “和我们的交流中,星云大师讲了许多浅显易懂的哲理。他说:世上没有佛,有的是他的精神。要好好修炼自己,而非要求他人。这些道理让人一听就明白,至今还影响我为人处世的态度。”楼胜说。

  在台湾,星云大师提出“佛教必须改革”的观点,即佛教要走出山林,走向家庭和社会。他带领弟子创建的闻名于世的佛光山,不仅是弘法圣地,还因其与观光旅游的独特融合成为向海内外传播中华文化的载体。

  “佛光山的游客来自全球各地。借助这个平台,婺剧作为一个浙江地方剧种提升了眼界,受邀获得许多前往东南亚、欧洲、南美洲等地的演出机会。走出去的过程中,因为要适应不同地区、不同年龄观众的需求,婺剧也在不断进行剧目改进、创新,提升对观众,特别是青年观众的吸引力。”王晓平说,这些离不开星云大师的关爱。星云大师甚至曾提议,同浙江婺剧院合作组建艺术团赴世界各地佛光山分院演出。

拼版照片:星云大师为浙婺艺术馆的题匾(左)和为陈美兰的题字(右)。 严立新 供图
拼版照片:星云大师为浙婺艺术馆的题匾(左)和为陈美兰的题字(右)。 严立新 供图

  后来,虽因演员档期等因素未能成行,但这种青睐却一直鼓舞着婺剧人。由星云大师题字的“浙婺艺术馆”牌匾被悬挂在位于金华的中国婺剧博物馆,见证着他与婺剧的情缘。

  为何星云大师如此欣赏婺剧?

  王晓平认为,一方面,每年都有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到佛光山旅游,浙江婺剧院的演出剧目丰富、文武兼备,不仅准备了适合室内演出的经典剧目,还有被誉为“东方一绝”的拉线狮子、九节龙等适合室外演出的民间艺术,深受各地游客喜爱和好评。另一方面,婺剧演出团队人员精简,一专多能;团风纪律严明,严格遵守佛光山的规定,给人良好印象。最重要的是,星云大师一直积极推动两岸交流,力促同胞心灵契合。演出期间,一些祖籍浙江的台胞在佛光山看到婺剧,想到的正是家。

  同赴佛光山演出的陈美兰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“婺剧”项目传承人,曾两度获得中国戏剧梅花奖。星云大师得知后,欣然题字:“梅花香自苦寒来”。

  这句中国人家喻户晓的诗词,刻画了星云大师和婺剧人共同的奋斗经历。

  1949年,星云大师带领僧侣救护队70多人赴台,一行人吃尽苦头。后在台湾的圆光寺、灵隐寺、法云寺几经辗转。在绝境中,星云大师开辟一条“以文化弘法”之路。1967年,他创建佛光山,以人间佛教为宗风,致力推动教育、文化、慈善、弘法等事业,并将人间佛教弘扬光大于海内外。

  这与五百年来,婺剧薪火相传的历程何其相似。20世纪90年代,浙江婺剧院因负债常被停水停电,一年不足30场演出,不少演员或辞职或想办法调离剧团。直到1998年,剧团领导层“换血”开启改革,通过市场化运作和人才培养模式的变革等,逐步走向振兴。近年来,婺剧在国家支持下知名度不断提升。浙婺演员5次获得中国戏剧梅花奖,演出足迹遍及中国国内城乡以及49个国家和地区,每年演出达500多场,深受海内外观众的喜爱,形成了享誉戏剧界的“浙婺现象”。

  “我看过星云大师的书。他在贫穷的时候永不言败,带领法师们在各地弘法,倾力传播弘扬中华文化。因此,我们有信心把婺剧带到世界,通过商业演出和文化交流,扩大中国传统戏剧影响力,讲好我们自己的中国故事。”王晓平说。(完)

(责编: admin)

免责声明:本文为转载,非本网原创内容,不代表本网观点。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,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、文字的真实性、完整性、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,请读者仅作参考,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