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 > 文化 >

武汉第二届生态保护修复与利用论坛召开,江城生态联盟再添强劲成员

发布时间:2023-06-19 15:22:44来源:
极目新闻记者 李庆

实习生 向姜雪

武汉市作为长江之畔、超千万人口赖以生存的家园,正在以绿为笔书写“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武汉答卷”。6月17日,武汉第二届生态保护修复与利用论坛顺利召开,专家学者齐聚一堂,探索生态保护修复与利用的新模式。

活动现场(通讯员供图)

专家论道生态保护和修复新路径

城市蝶变,专家论道。本届论坛吸引了全国各地多名生态专家齐聚一堂,来自不同领域的院士专家分别发表了相关主题演讲,对武汉市生态保护修复与利用路径提出了思考。

“我对武汉东湖绿道印象深刻。”联合国人居署中国项目主任张振山表示,东湖绿道的建设不仅将城市最大滨水公共空间留给市民,其在改善水环境和保护生物多样性等方面的诸多理念和措施,具有示范推广意义。

中国工程院院士、长江设计集团有限公司首席科学家钮新强认为,武汉在防洪排涝、水环境改善、水生态修复、水文化塑造等方面开展了大量工作,成效显著,武汉已逐步形成世界级滨水生态名城。

中国工程院院士、哈尔滨工业大学环境学院教授任南琪,中国科学院院士、中国地质大学(武汉)校长王焰新等分别从城市水系统高质量发展、水循环与流域生态修复等角度进行主题演讲,为武汉生态保护修复与利用建言支招。

2021年3月,武汉举办第一届生态论坛,创新成立“武汉生态保护修复与利用规划设计产业联盟”,众多跨行业力量“聚指成拳”,为共同建设生态武汉提供了新思路、新方法、新技术。

通过两年的努力,从顶层设计谋划全局,武汉市流域综合治理和统筹发展规划、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、国土空间保护与利用规划等相继完成,相继开展了灵山—将军山废弃矿山生态修复,东、沙湖水生态提升,涨渡湖湿地生物多样性保护等要素提升规划。

“武汉生态保护修复与利用规划设计产业联盟”成立后,合力打造出多个亮点成果,形成了东湖绿心、百里长江生态廊道、龙阳湖公园、灵山生态旅游区等一系列生态规划项目,推出了一批生态休闲场所。一批江水源可再生能源站在汉口滨江商务区等重点区域投入运营;推动黄孝河水环境治理项目首次入选全球基础设施中心项目库;什湖区域创新生态修复模式,建成了中法半岛小镇生态滨湖涵养示范带;携手武汉都市圈多个城市签订了流域横向生态补偿协议等。

江城生态联盟再添强劲成员

近年来,武汉市的生态保护修复利用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效,全市森林覆盖率14%,各类公园总数突破800个,长江江豚数量实现增量提升,天兴洲的黑鹳种群数量快速增长,全球濒危鸟类青头浅鸭将武汉作为最南端的繁殖地,连续两年实现劣五类湖泊清零,污染地块安全利用率,生活垃圾污染处理率均达到100%,继长江江滩、东湖绿道之后,光谷生态大走廊、梧桐谷、龙阳湖公园等一批生态项目成为市民休闲游憩的新去处。随着生态环境的不断改善,武汉空气质量优良率达到80%,武汉蓝成为江城的常态蓝。

在第二届论坛现场,5家实力强劲的单位签约入驻,为生态联盟注入新鲜力量,联盟进一步扩大。签约企业分别是三峡集团上海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、中国地质工程集团有限公司国土环境整治中心、浙能锦江环境控股有限公司、成都万华投资集团有限公司、中国地质大学(武汉)环境学院,作为第二批签约成员单位,它们与第一届的50余家单位形成优势互补、群策群力的绿色生态朋友圈。

据介绍,未来,武汉将以生态功能区片、单元为载体,探索“生态+安全”“生态+乡愁”“生态+旅游”等“生态+”模式,增加优质生态环境及生态产品供给。夯实生态资源“数字基础”,依托自然资源部城市仿真重点实验室、湖北省国土空间生态修复监管系统,推进生态保护修复与利用“一张图”建设,实现生态资源信息集成化分析、可视化管理,生态项目全流程管理,丰富绿色金融产品服务应用,推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。

后期,还将进一步推动千子山、中法什湖、垃圾分类处置三大生态示范项目的深化落地,谋划长江沿线生态保护修复与利用重点项目,加快推进乌龙泉矿山生态修复与利用,推动田园功能单元及村庄一体化试点等重点项目。

此次论坛由武汉市人民政府主办,武汉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、武汉市生态环境局、武汉市水务局、武汉市园林和林业局、武汉市地方金融工作局、武汉城市发展集团有限公司承办,武汉市自然资源保护利用中心、武汉生态环境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、中国市政工程中南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、长江勘测规划设计研究有限责任公司协办。

(来源:极目新闻)

(责编: admin)

免责声明:本文为转载,非本网原创内容,不代表本网观点。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,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、文字的真实性、完整性、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,请读者仅作参考,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。